阅读历史 |

43杨庄惨案(1 / 3)

加入书签

入夜, 惊风换上夜行衣,一路躲避晚间城内的巡逻队伍,成功来到内城总府衙后门。贺兰筠住所偏远, 附近没什么人, 惊风根据自己对府衙的了解,以及计划好的路线,找到自己标记的地点, 成功翻墙而入。躲避开所有府内巡逻的人马, 成功来到贺兰筠的住所。门外的窗户上和门上都贴着封条,唯一进入屋内的方法便是从房顶进入。好在贺兰筠院子里有一棵大树,可以让惊风从树上爬上房顶。站在房顶上, 可以清楚地看到府衙后院各处的情况。惊风固定好随身携带的绳子,在房顶套了个洞, 从房顶进入贺兰筠屋内正堂。正堂旁边便是书房。屋内的东西乱七八糟, 看来是有人搜寻过, 惊风没抱太大的希望。毕竟若真的有什么东西, 也不可能放在府衙的书房, 那不是乖乖等着人搜。就着月色惊风四处翻找了一番,没在屋内发现任何有用的线索。就在他要离开时, 不小心将桌面上乱七八糟的东西弄到了地上,惊风赶忙夺下捡起。当他捡起东西抬头时,发现桌子下面有一块木板边缘的缝隙与其他地板的缝隙有些不同。惊风用手敲了敲, 是空心的,他取出随身携带的匕首, 将木板撬了起来,下面放着一个木盒子。打开木盒,里面放着一封信, 落款是青山。信上的内容是见信如晤,谨望兄安,元宵佳节将至,吾离家数年,今见小儿河畔放灯,遥想年幼与兄长一同放灯祈福,欢声笑语仍在耳畔,转瞬却已两鬓斑白,岁月匆匆,时光荏苒,兄虽与吾天各一方数年未见,吾仍对兄十分挂念,盼兄嫂身体康健,人丁兴旺,长青在心。青山敬上。看完这封信,惊风有些懵,这封信并未有什么异常的地方,为什么贺兰筠要特地藏起来但既然贺兰筠如此小心地将此信藏起来,说明这封信自然不是一封普通的书信。他将木盒放回原处,信件随身收藏,又将木板恢复原样,顺着绳子回到房顶,将瓦片恢复原状后,原路返回。依照林玉郎所说,贺兰筠的死必然有蹊跷,惊风想要打算明日先回金阳县与伯景郁报信,再入霖开州区去贺兰筠家中调查一番。他们落脚的客栈在门口挂了一面黄色的旗子,是用来给飓风和赤风传递信息用的。驿使以六百里加急的速度给巡查的队伍送信,隔日中午飓风和赤风便收到了信件,安排好一切后,立刻出发前往金阳县与伯景郁会合。惊风先他们出发半日。次日中午,惊风重返金阳县,伯景郁和庭渊不在城中,而是去城外的农田探查。城外农田旁有个小庄子名叫小杨庄,围绕着村庄周边几百亩田都是他们庄子上的,庄主姓杨。赶着收割田里的稻谷,庭渊和伯景郁从昨日到今日在周边查看,几乎每个庄子农田都雇用了大量外地人来帮他们收割稻谷,而这外来的农工有半数都是从西州来的。“这两日转了三个庄子,便有上百口西州人,这西州共有多少人”庭渊感觉随处可见的都是西州的人。伯景郁“西州人口共计有人口八千万,适合耕种的地方比较少,总计大约五千万亩。”庭渊“那便是人均不足一亩地,怪不得大家都要背井离乡来他乡务工。”伯景郁道“西州耕地面地不足,因此少有地主,根据西州上报的数据,他们年收粮食大约六千万石。”按照现在人均一年消耗两石粮食,六千万石的粮食最多够三千万人吃,剩余还有五千万人都没粮食吃。庭渊记得昨日伯景郁说过,朝廷每年会调粮前往西州,问道“那你们每年往西州调多少粮”伯景郁道“大约要调一亿石,西州由于自然条件的问题,粮食都算公有的,每个村子统一耕种,粮食统一分配。”庭渊“那岂不是没有什么盈余。”伯景郁点头。这也确实是他们想要解决的问题,从女君开始至今一百七十多年,一直没有一个能够完美解决西州粮食不足的办法。伯景郁道“其实无论是西州,还是北州,南州,东州,他们的条件都不太好,每年都需要调粮食给他们。”庭渊问“一年税收多少”伯景郁“税收分两部分,一部分是普通农户上税,一部分是官田上税,西府由于天然条件好,可以产粮两季到三季,产三季粮的地多数都是官田,租给地主,三成上交官府,余下七成左右还要上税二成,农税加上官税一年税收大概是二十亿石,东府和北府两地加起来年税收三亿石,中州的年税收大约是二十三亿石粮食。”“还有部分田地是归当地的驻军所有,由农兵和犯人耕种,供驻军食用,盈余上交给兵部作统一调配。”听他这么说,庭渊算是明白了。之所以说西府的粮食要养活其他五个州,主要是靠官田上税的粮食调配给其他州,再加上老百姓上税。庭渊问“胜国人口一共有多少”伯景郁“七亿多。”“那胜国一年产粮多少”伯景郁道“大概六十二亿石。”“那国库一年税收剩余能有多少”伯景郁见他如此感兴趣,便展开给他解释了一下,“中州不需要国库拨粮,西州每年拨一亿石,北州和南州每年拨七千万石,东州拨一亿八千万石,京州拨粮一千七百万石,再加上各种灾害拨粮,一年大概是五亿石的粮食。官员从上到下一年俸禄总计一亿石左右,军队一年消耗加上年俸三千万石,不过军队有自己的田地耕种,拨粮主要是其他几个州,大约四百万,因此年余大概是十六亿石。”至此庭渊算是明白,为什么新君称帝后可以免税三年,胜国人均八石粮食,通常一个成年人一年也就吃一两半的粮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