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五百八十四章 函谷关(2 / 3)
&esp;&esp;王霄带着中军过了绳池,而前锋已经抵达函谷关。
&esp;&esp;“大家都说说吧,如何攻破函谷关。”
&esp;&esp;面对王霄的询问,众多的各国大臣军将们顿时开始议论纷纷。
&esp;&esp;函谷关这里非常险峻,西据高原,东临绝涧,南接秦岭,北塞黄河。
&esp;&esp;关前的面积很小,哪怕是有百万大军也没办法铺展兵力,只能是一次次的添油作战。
&esp;&esp;更夸张的是,就算是夺取了关隘,可关隘后面的通道更加狭窄。
&esp;&esp;狭窄到什么程度呢,那是一条最窄的地方只能通行一辆马车的道路。
&esp;&esp;道路两侧都是陡峭的悬崖峭壁,守军站在上面直接仍石头,都能完全封锁住道路。
&esp;&esp;“项王,可出偏师往武关。”说话的人是赵国上将军陈余“武关那边的路更好走。”
&esp;&esp;入关中有两条捷径。
&esp;&esp;一个就是走函谷关,另外一个就是走更南边的武关。
&esp;&esp;比起险峻的函谷关来说,武关那边就好打的多。
&esp;&esp;陈余的一生之敌,曾经的刎颈之交,历史上也是弄死他的张耳,毫不犹豫的站了出来说。
&esp;&esp;“胡扯。武关往南那么远,道路南行。大军移师哪里是那么容易的事情。什么都不懂,整天瞎出主意。”
&esp;&esp;张耳这是没事找事,纯粹是为了反对而反对。
&esp;&esp;对于这种人,王霄也是不看好。
&esp;&esp;太过于看中私利,张耳这样的,等到天下大定之后愿意归降,那就让他去地方上做个亲民官一辈子好了。
&esp;&esp;陈余与张耳当即争吵起来,而其他的诸侯王大臣将军们,也是各自发表各自的意见。
&esp;&esp;一时之间,中军大帐之中吵闹不休,热闹非凡。
&esp;&esp;在王霄看来,这些人大都是废物。不过也有他看好的人物,像是李牧的孙子李左车。
&esp;&esp;“李将军,你有什么好的建议?”
&esp;&esp;李左车上前行了一礼“项王,想破函谷关,无非是仿三国破函谷关旧事,驱兵填河,军械破关。之后集结精锐之士上山,清缴两侧悬崖守军方可成事。”
&esp;&esp;王霄点点头“说的有道理,不过就是损失有些大。”
&esp;&esp;这就是最简单的硬碰硬,凭借自己这边强悍的实力去冲关。
&esp;&esp;当年齐魏韩三国凭借数十万兵马,花费了三年时间才攻破这里。
&esp;&esp;而此时哪怕是有着王霄的指挥,手中实力也远比当年更强,秦军的实力和士气都很低落。可想要破关,至少数万人的战损外加时间上的损耗也是不可避免。
&esp;&esp;看着王霄沉默不语,李左车想了想说“若是项王分出一支偏师,北上渡河从背后夹击函谷关,必当大大加快破关速度。”
&esp;&esp;王霄的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,心中思虑着要如何破关。
&esp;&esp;然后,大帐外传来了急报声响,打断了吵吵嚷嚷的诸侯将军们。
&esp;&esp;英布统帅的前军发来了紧急奏报。
&esp;&esp;“何事?”王霄平静的看着信使。
&esp;&esp;“禀大王,函谷关守将投降了。”
&esp;&esp;信使的话,让大帐内的众人瞬间神态各异。
&esp;&esp;齐国丞相田荣更是无法抑制的大喊“这怎么可能!”
&esp;&esp;函谷关如此重要,把守关隘的必然是秦王最为信任的将军。
&esp;&esp;这样人怎么会如此轻易的就投降,这让诸侯王们感觉不可思议。
&esp;&esp;就像是之前说的那样,各国实际上并不想看到王霄轻易得到关中的秦国基业。
&esp;&esp;与历史上的合纵相同,各国都在想办法来拖王霄的后腿。
&esp;&esp;只是,他们这边还在酝酿借口计谋,那边函谷关居然直接投降了。
&esp;&esp;这不科学啊。
&esp;&esp;函谷关设立这么多年以来,只有被匡章带着联军打破过一次。
&esp;&esp;而王霄这次,干脆是连打都没有打就轻松获胜。
&esp;&esp;众人看向王霄的目光有些许的变化,此人福泽之深厚简直就是难以置信。
↑返回顶部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