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六百五十九章 放弃什么也不可能放弃函谷关(2 / 3)
&esp;&esp;郑国渠的事情,谁也瞒不住。
&esp;&esp;关东各国都很清楚,郑国渠一旦修建成功,那作用最大的战国三大渠之中,秦国就将独占其二。
&esp;&esp;战国三大渠指的是西门豹开的邺渠,也被称为漳水十二渠。
&esp;&esp;再加上李冰开的都江堰,以及这次郑国开的郑国渠。
&esp;&esp;战国时代开建的水渠很多,可这三个却是规模最大,效果最好的。
&esp;&esp;一旦郑国渠修建成功,大秦就将获得额外的数万顷良田的收入。
&esp;&esp;如此之多的粮食,足以支持秦国大军长期在外征战。而关东各国的兵马,却依旧是犹如长平之战时候的赵军那般,因为缺乏粮食而不得不主动进入死地。
&esp;&esp;别看长平之战过去那么多年了,可各国在储备粮食等方面并没有长足的进步。
&esp;&esp;不是他们不懂,而是国力不允许啊。
&esp;&esp;大秦这么强,百姓们大都还在使用木制的石器干活。更别说那些三天两头被大秦欺负的国家了。
&esp;&esp;作为排位第一的生产资源,粮食的产量是有着决定性意义的。
&esp;&esp;更何况,王霄早早的指点了增加土化肥效力的方法,用了几年的时间全面推广大秦各地之后,粮食产量增加了接近十分之一。
&esp;&esp;看着十分之一好似不多,可计算在大秦的粮食总产量上,那就非常恐怖了。
&esp;&esp;各国都很清楚,一旦等再过些年,让大秦的实力真正攀升到了巅峰之后,那就再没谁能够阻挡他们被灭国的下场。
&esp;&esp;所以当春申君黄歇等人开始四处奔波游说的时候,各国基本上都动心了。
&esp;&esp;至于说是基本上,那是因为之前被各国联军殴打到几乎亡国的事情,狠狠的伤了齐国的心,他们早就打定了主意什么都不掺和。
&esp;&esp;因此,哪怕各国的使者在临淄城内把嘴皮子都说烂了,齐国也是没有丝毫动用自己那四十万大军的意思。
&esp;&esp;甚至于,春申君黄歇都点名说,这次大秦有一位有力人士在暗中支持他们,齐国也是不为所动。
&esp;&esp;他们的回应很简单。
&esp;&esp;“你们若是打赢了,那是你们的本事。秦国土地人口财货随便你们去拿。若是你们输了,那就是活该!”
&esp;&esp;当年五国伐齐,打的齐国只剩下了两座城。就连齐湣王田地,也是被联军虐杀而死。
&esp;&esp;那个时候的劫掠与杀戮,还有背叛都让齐国人无法接受。
&esp;&esp;他们不再相信任何人。
&esp;&esp;能动员四十万大军,并且财力物资都很充足的齐国不肯加入,基本上就等于是断定了灭不了秦国。
&esp;&esp;因为有着切肤之痛的三晋,实际上早已经被秦国打断了脊梁,他们能够动用的力量并不大。
&esp;&esp;出征打仗不是说把人拉出去就行的。
&esp;&esp;要给这些人配备足够的粮草物资,甲胄兵器,帐篷药材等等。
&esp;&esp;运送这些物资需要大量的人手畜力,这就是所谓的民夫徭役。
&esp;&esp;而一旦青壮年男女们都被拉上了战场,那国内的生产生活必然会陷入停摆状态。
&esp;&esp;时间稍微长一些,国家都得崩了。
&esp;&esp;三晋早已经没有了往日里的威风,他们能够凑出十几万大军,以及相应的民夫物资就算是不错了。
&esp;&esp;燕国的话,因为上次背盟的事情,深恨吕不韦。
&esp;&esp;不过他们的实力有限,出个几万人马应应景,摇旗呐喊一番就算是帮忙了。
&esp;&esp;齐国不下场的时候,真正的主力还的是看楚国。
&esp;&esp;楚国的国力,算是秦国之外最强的。
&esp;&esp;他们这次拿出了二十万大军,还有相应的民夫物资。成为了这次合纵的主力。
&esp;&esp;如果齐国能再拿出二十万人马来,同时大量提供粮草物资给联军,增强他们的实力。那说不定真的有灭掉秦国的可能。
&esp;&esp;可惜被伤透心的齐国再也不上当了,宁可拖着各国一起死,也绝对不去帮忙。
&esp;&esp;【看书领现金】关注vx公 众号 看书还可领现金!
&esp;&esp;五国大军开始集结,准备对大秦发起攻击
↑返回顶部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