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33章 收获与凯旋(四更)(2 / 3)
开了穆萨维的事情,清点这一次的收获,王宁安实在是太满意了。比预想的还要好很多。
&esp;&esp;他至少达到了三个目的。
&esp;&esp;第一,他推动了辽国的农业商品化。
&esp;&esp;靠着巨额订单,辽国的贵胄和商人们必须扩大生产,多养羊,多种高粱,多开辟牧场……这些都会导致一个结果,那就是辽国的上层会拼命压榨底层百姓。燕云十六州的汉人,还有其他依附辽国的部族,比如女真人!
&esp;&esp;大辽可不讲什么民本,只要有利可图,那些高高在上的贵胄只会把老百姓当成草芥,肆意欺凌,根本不在乎。
&esp;&esp;抢走他们的土地,逼迫他们成为劳工,血汗作坊很快就会在辽国遍地开花,终年不休息,挣着微薄的工钱,甚至拿不到工钱。为了补充劳动力,辽国又会到处掠夺奴隶,把所有的部族得罪光,总而言之,辽国会变成一个充满了矛盾的火药桶。
&esp;&esp;到了这一步,王宁安就可以随便点燃一点引信,在辽国引起大乱,彻底毁掉这个帝国的根基!
&esp;&esp;第二,王宁安也为平县的作坊找到了市场,其实啊,咱们王二郎还真没坑辽国,他不过是把辽国拉到了和他同一个起跑线上。
&esp;&esp;在平县,一样要推动商品农业,一样要发展手工业,要建立更高效的生产体系,这一点和辽国是一模一样。
&esp;&esp;当然了,王宁安有着领先几百年的见识,还有着无穷无尽的劳动力,庞大的国内市场,服从性更好、素质更高的劳动力。
&esp;&esp;从各个方面衡量,王宁安都占据绝对优势,这是一场从开始就不公平的竞争,不过谁在乎啊!老子只要燕云!
&esp;&esp;至于第三点,其实是最难的,却没有想到,最容易达成了。
&esp;&esp;辽国同意建钱庄了!
&esp;&esp;我的老天爷啊,该多糊涂才能同意这个!
&esp;&esp;钱庄进去了,用不了多久,就能把辽国贵胄的私房钱都吸引出来,而且资金从来都是流动的,哪里获利更多,就往哪里走。
&esp;&esp;辽国的投资价值,怎么能比得过大宋。
&esp;&esp;想想吧,拿着辽国的钱,武装大宋的军队,反过头来,灭了辽国!
&esp;&esp;当初王宁安给赵祯画的大饼,竟然真的做到了。
&esp;&esp;从辽国吸金,正好能缓解大宋的钱荒问题,还能给平县的发展注入资本,利国利家,非常棒!
&esp;&esp;稍微盘点了一下收获,王宁安立刻心情大好,队赵宗景的吐槽都浑不在意了。
&esp;&esp;相反,这位小王爷也是不容易,大老远跟着自己,担惊受怕,提心吊胆,整个人都瘦了一大圈。
&esp;&esp;王宁安还记得,当初面对着涅鲁古,是他毫不犹豫拔出了宝剑,在辽国的威压面前,这家伙至少没怂过。
&esp;&esp;赵家的后人不少,可是有骨头的真不多!
&esp;&esp;赵宗景除了蠢点,二点,不着调点,没啥缺点——这还不算缺点啊,王二郎你的脑子有病吧!
&esp;&esp;……
&esp;&esp;催马追上了赵宗景,王宁安和他迎着夕阳一起往前走。
&esp;&esp;“小王爷,你想过没有,要不要更进一步?”
&esp;&esp;赵宗景一愣,“更进一步,亲王啊?哈哈哈,原来你也有不懂的时候!宗室皇亲,活着的时候,最多就封到郡王,一般死了之后,才能追封亲王。我这辈子啊,已经提前走到头儿了。”
&esp;&esp;赵宗景喜滋滋道:“我终于有大把时间,可以和澜儿厮守,可以舒舒服服过日子……怎么样,羡慕不?”
&esp;&esp;胸无大志——这是新给赵宗景加上的一条缺点。
&esp;&esp;王宁安咬了咬牙,他指着四周宽广的原野,远山近水,农田草场,森林池塘。
&esp;&esp;“如此大好河山,你就忍心放在辽寇的手里,让他们肆意蹂躏?”
&esp;&esp;提到了燕云,这恐怕是赵宗景此行最大的痛楚。
&esp;&esp;“王大人,燕云十六州,是我大宋头上的利剑,不夺回燕云,大宋永远不得安宁!”
&esp;&esp;认识有进步,王宁安刚想赞美他几句,可下一句,就让王宁安吐血了。
&esp;&esp;“我这个人啊,有自知之明,这么有难度的事情,还是交给王大人吧!我只管看着就好,有生之年,能光明正大踏上燕云,余愿足矣!”
&
↑返回顶部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