阅读历史 |

第521章 有人要抢六艺(2 / 3)

加入书签

杜绝铺张浪费,韩宗武强调培训官员,要拥有完整的历练,量才用人,避免论资排辈。苏轼则是强调教化的重要,要一改书院学堂务虚的作风,真正研究民生利病……

&esp;&esp;纵观所有六艺的文章,普遍都有一个特点,那就是务实!

&esp;&esp;几乎每个人都能言之有物,拿出真东西,具备可行性。

&esp;&esp;相应的,张载和二程也都参加了殿试,他们提出更多的是宽刑爱民,节俭清廉,修德敬天,于民休息……这些观念,多数老生常谈,而且了无新意,丝毫没有落实的办法。属于空洞华丽,听着好听而已。

&esp;&esp;有心锐意进取的赵祯自然不会满意,在排名上也看得出来,六艺的学生普遍考前,而张载,还有二程都落入了三甲行列,程颐更是掉了车尾,如果不是这次殿试不黜落,没准就要落榜了!

&esp;&esp;……

&esp;&esp;君心如何,昭然若揭了!

&esp;&esp;政事堂的几位相公脸色都很不好看,尤其难得,不久前还视若寇仇的贾昌朝和文彦博凑在了一起,两个老家伙都跟吃了苦瓜似的,脸比驴长。

&esp;&esp;贾昌朝先感叹一声,“长江后浪推前浪,一辈新人换旧人。看起来,大宋的未来,是这些年轻人的了,老夫也该退位让贤了。”

&esp;&esp;听他的话,文彦博都要吐了,你贾昌朝要舍得让位,现在就该滚蛋了,何必死赖着首相的位置!

&esp;&esp;文彦博哼了一声,“子明兄是大宋的擎天一柱,该退位的是小弟才是。你看看,状元郎的文章,写的多好,要收税啊!还要请子明兄好好落实才是!”

&esp;&esp;“呸!黄口孺子,一派胡言!”

&esp;&esp;贾昌朝能不生气吗,他们家就是大地主之一,良田几十万亩,每年光是卖粮食,就有20万贯的收入,如果按照上面所说,就要拿出近十万贯,交给朝廷,还不如杀了他比较痛快。

&esp;&esp;“王宁安这个小子,专门教学生算学,天天盯着利益,人都掉钱眼去了!”贾昌朝气得通骂道:“让这样的人,执掌朝廷,天下不乱才怪呢!”

&esp;&esp;文彦博嘿嘿笑道:“子明兄高见,所以小弟以为子明兄应当匡扶正义,替大家出头才是!”

&esp;&esp;“出头?出什么头?”

&esp;&esp;贾昌朝哼了一声,才不上当呢,老夫上次就是被忽悠了,险些身败名裂,这一次还想让我出头,老夫才没那么傻缺呢!

&esp;&esp;“宽夫兄,听闻你和王二郎在一起做水泥生意,赚了不少啊?”

&esp;&esp;文彦博慌忙摇头,“没有,绝对没有,都是些谣言讹传!”

&esp;&esp;你就装吧!

&esp;&esp;贾昌朝冷笑一声,“看起来老夫也该找王二郎商量商量,他有什么好路子,给老夫指一条,赶快攒点棺材本,等一旦变了法,老夫也不至于没有养老钱。”

&esp;&esp;说着,老贾竟然起身,就往外面走,仿佛真的要去找王宁安。

&esp;&esp;这下子可把文彦博急坏了,他最怕贾昌朝和王宁安谈生意。

&esp;&esp;自己已经“下水”了,万万不能再拉一个!

&esp;&esp;“子明兄!你是大家的主心骨,遇到了事情,你可不能不管!”

&esp;&esp;贾昌朝冷哼一声,“主心骨?三军主帅?”

&esp;&esp;“没错,就是如此!”

&esp;&esp;“那大帅从来都是押后阵,就请宽夫兄当这个先锋,冲锋陷阵吧!”

&esp;&esp;文彦博怒喷老血一口!

&esp;&esp;眼珠子差点掉出来,他算是看透了,这个贾昌朝是彻底不要脸了。

&esp;&esp;根本就是蒸不熟,煮不烂的滚刀肉,让他出头,是千难万难!

&esp;&esp;可他不出头也不行啊!

&esp;&esp;自己的把柄捏在王宁安手里,胡乱折腾,肯定被王宁安弄得死死的。

&esp;&esp;在地上转了好几圈,文彦博突然眼前一亮。

&esp;&esp;“我说子明兄,咱们能不能退而求其次。”

&esp;&esp;贾昌朝翻了翻大眼皮,“怎么讲?”

&esp;&esp;“不过是考生的文章而已,暂时还落实不下去,咱们不妨把六艺拿过来!”

&esp;&esp;贾昌朝愣了一声,随即摇头,“要怎么拿?王宁安会甘心吗?宽夫兄,你还是省省吧!”

&esp;&esp;“不!”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