阅读历史 |

第554章 新官上任第一把火(2 / 3)

加入书签

sp;铜钱和交子比价进一步失衡,乃至崩解……使得交子加速贬值,而且还是一泻千里,江河日下的那种……

&esp;&esp;可怜的王方,出来的时候,带了200贯交子,老伴念叨着穷家富路,多带点钱,总是没错,王方还犹豫呢,心说书院也不宽裕,多留点给书院不是更好!

&esp;&esp;可是当他赶到剑阁的时候,200贯已经花了180贯。

&esp;&esp;老夫子的心都在流血!

&esp;&esp;离家的时候,一贯交子能换10碗担担面,到了剑阁,就只剩下5碗,而且面还少了许多。

&esp;&esp;王方甚至不敢吃得太饱,到了晚上,又饿又是心急,王方在客栈的院子里走来走去,心都跟着了火似的……街道上不时传来人喊马嘶的声音,一打听才知道,这些日子多了许多贼人,成群结队,去抢劫有钱人家,偷米,偷钱,偷蜀锦……官府疲于奔命,也抓不到多少。

&esp;&esp;尤其是行路的客商,好多都被抢劫了,更是没处说理……店小二叮嘱王方,前往不要乱跑,最好赶快回家,不要在外面跑了。

&esp;&esp;老夫子的心不停往下坠,愁得根本睡不着觉。

&esp;&esp;他在剑阁等了两天的时间,第二天的夜里就遇到了贼,幸好老先生又准备,什么都没丢,可是他身上的钱,也仅仅够吃面条的。

&esp;&esp;要不是这一天钦差大臣的队伍到了剑阁,老先生都要挨饿了。

&esp;&esp;……

&esp;&esp;“老泉兄,这到底是怎么回事?朝廷不管巴蜀了吗?”

&esp;&esp;一见面,王方就跟苏洵抱怨。

&esp;&esp;苏洵的老脸沉着,怒冲冲道:“老亲家,谁说朝廷不管了?这不是派人来了吗?”

&esp;&esp;王方满脸不好意思,他狠了狠心,“我说句过分的话,你可别见怪——我怎么听说,这次钦差过来,是要抢走益州交子务,要把蜀人的血都吸干净?”

&esp;&esp;“放屁!”

&esp;&esp;苏洵脱口而出,发现老亲家脸都黑了,连忙解释道:“我不是冲你,而是散播这些谣言的,全都该杀!”

&esp;&esp;王方知道苏洵的脾气,不会和他计较,可脸色也不好看。

&esp;&esp;“老泉兄,你是蜀人,可不能胳膊肘往外拐,欺负自己人啊?”

&esp;&esp;“哼!”苏洵豁然站起,“都立国百年了,还分什么蜀人,南人,北人的,全都是大宋的人!老亲家还看不出来,就是有人故意使坏,阻挠朝廷政令,才有今日之祸!至于益州交子务,我问你,他们以前就是什么好东西吗?”

&esp;&esp;“这个……”王方被问得哑口无言,“唉,从天圣年间,发行交子,三十年,最初的交子一贯就当一贯钱用!后来就变成了900文,800文,一路折价,可好歹还有300文,这半年,一贯交子,连几十文都换不了,还让老百姓活了吗?不说别的,中岩书院就办不下去了,九月份收的束脩,到了今天,只能顶原来的两成,我又没法舔着老脸,去追加束脩,只能从自己家里掏钱,可是……唉,过年了,饺子里面包不起肉了,只能包青菜,照这么下去,什么时候连青菜都包不起,倒是能包个交子!交子馅饺子!也算是天下一绝了!”

&esp;&esp;真是想不到,王方吐槽起来,还是够犀利的。

&esp;&esp;苏洵听完他的讲述,也是大惊失色。

&esp;&esp;身在京城,得到的消息都太滞后,而且似是而非,只有置身其中,才能知晓其中的凶险。

&esp;&esp;苏洵这些年当了不少官,天南地北的,也早就不是当初的老愤青,半年的功夫,如果以交子计算,一户人家的财富就可能蒸发八成,甚至更多……富户变成穷人,小康之家要挨饿,至于原来的穷苦人,只怕要揭竿起义,上山当大王了!

&esp;&esp;“着实可恶!”

&esp;&esp;苏洵气得一拍桌子,山羊胡乱颤。

&esp;&esp;正在这时候,苏轼和王宁安来了。

&esp;&esp;王方是巴蜀大儒,地位尊崇,王宁安也想了解一下一手资料,见礼之后,王方寒暄几句,就立刻诉苦了。

&esp;&esp;“王相公,老夫一向钦佩你的才学作为,只是这一次,是不是太冒失了?”

&esp;&esp;没等王宁安说话,苏轼连忙道:“岳父大人,这可真不怪姐夫,益州交子务滥发货币,一本烂账,早晚要处理的,我说句不客气的话,他们是拉屎的人,我们负责擦屁股,当然有责任擦好,可是就算擦不干净,您老也不该指责姐夫,而忽略了真正的罪魁祸首!”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