阅读历史 |

第639章 泰山压顶 西夏剧变(2 / 3)

加入书签

哥哥的面前。

&esp;&esp;“那啥……咱们是不是立刻出兵,横扫西夏?”

&esp;&esp;王宁安淡淡一笑,“你说呢?”

&esp;&esp;“这个……”王宁泽犯难了。

&esp;&esp;要说起来,他当然是希望立刻就灭了西夏,只是西夏的实力可不容小觑。

&esp;&esp;别看灭了三千铁鹞子,但是西夏在极限动员的情况下,能拉出50万丁壮,当然了,这里的水分很大,但保守估计,也有二三十万人,是青唐的两倍还多。

&esp;&esp;大宋能一战定青唐,主要有两个优势,第一当然是将十万主力全都干掉,第二,那就是青唐一直是各族混杂,并没有形成真正的国家,唃厮啰只是强行把青唐捏合在一起,他死了,立刻就瓦解冰消。

&esp;&esp;西夏可不同,他们只是损失了精锐,但是几十万的人马还在。

&esp;&esp;其次从唐代开始,党项各部便聚居在西北,黄巢起义的时候,大唐朝廷为了消灭黄巢的势力,各处借兵,党项部落也出了人马,战胜之后,得到了夏国公的爵位,并且有了封地,还被赐姓李!

&esp;&esp;屈指算起来,党项盘踞西北一两百年,李元昊立国几十年,根据稳固,凝聚力强大……西夏有个特点,就是压力越大,爆发越强。

&esp;&esp;当年李元昊歼灭了大宋几十万人马,后来辽国皇帝耶律宗真想要占便宜,趁火打劫,两次祁连山之战,把契丹兵打得屁滚尿流,狼狈不堪。

&esp;&esp;生于忧患,死于安乐。

&esp;&esp;盘踞西北的党项人,最清楚这个道理不过。

&esp;&esp;如果大宋这时候发兵全面攻击西夏,所有的党项贵胄,一定会站在李谅祚一边,集中全力,和大宋拼一个你死我活,绝不会善罢甘休。

&esp;&esp;甚至都不会有多少人愿意投降,他们清楚自己对大宋做了什么!庆历年间,距离眼下也不过十几年,二十年,大宋的皇帝还没换呢!这笔账写在小黑本上,别指望大宋会忘了!

&esp;&esp;王宁泽想了半天,无奈道:“我承认,眼下不是全面攻击西夏的时机,只是好不容易消灭了铁鹞子,重创西夏士气,如果坐失良机,实在是太亏了。”

&esp;&esp;“哈哈哈!”

&esp;&esp;王宁安笑着拍了拍王宁泽的肩头。

&esp;&esp;“所以说你还是太嫩了……眼下最好的办法是打而不打,不打而打!”

&esp;&esp;王宁泽摇头不解。

&esp;&esp;“简单说,就是集中全力,制造要攻击西夏的假象。这时候李谅祚就会害怕,像惊弓之鸟……他一定要全力强军,积极备战,迎击大宋的人马。我们呢,只是摆出姿态,却不真正攻击,就这么和西夏耗着……区区西夏,有多少钱粮,能禁得起消耗?他们把几十万青壮都放在边境,戒备大宋,谁去种粮食?谁去牧羊养马?只要拖一两年,没有吃的,西夏还不内乱吗?他们乱起来,我们就能火中取栗,用最小的成本,灭了西夏!”

&esp;&esp;听完王宁安的话,咱们的王四少爷恨不得把脚趾头也竖起来。

&esp;&esp;不愧是我亲哥,真够阴险的!

&esp;&esp;只是我怎么也喜欢这个调调啊,莫非我也是个阴险的人?

&esp;&esp;王宁泽不由得怀疑人生了……王宁安是这么说的,也是这么干的。狄青统帅着各路人马,立刻展开,沿着横山一线,摆出了最强的攻击态势。

&esp;&esp;种家军两万人屯扎保安军,直指西夏的嘉宁军司,王宁泽和折克柔屯兵环州和庆州,大有突破横山,杀进兴庆府的架势。

&esp;&esp;狄青的主力屯扎会州一线,另外煕州的人马,还有青唐的王韶,整个一条战线,长达两千里,全都动作起来。

&esp;&esp;所有宋军加起来,足有十万,这还只是一线!

&esp;&esp;在十万大军背后,还有五万捧日军,十五万河北军团,还有各地征召的新军,大宋全面动员,至少能拿出50万人。

&esp;&esp;泰山压顶之势,光是摆开,就让人心惊肉跳。

&esp;&esp;别忘了此时的宋军和当年已经不一样了,李元昊可以不把宋军放在眼里,几十万人,在一群饭桶相公手里,都是垃圾!

&esp;&esp;可如今呢,西北有最善战的狄青,又有最阴险狡诈的王宁安。

&esp;&esp;有一个就够头疼的,两个人一起联手,又携着全歼铁鹞子的凶威!

&esp;&esp;别说是李谅祚,哪怕是他爹李元昊重生,也要魂飞魄散。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