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793章 忧国忧民老臣心(2 / 3)
,让他主持政事堂,或许还能成。”
&esp;&esp;王宁安吸口气。
&esp;&esp;要说大宋还有公心的臣子,包拯是一个,欧阳修绝对也是一个!
&esp;&esp;只是醉翁因为被人家编排诬陷,弄得心灰意冷,退出了政坛,专心学问。
&esp;&esp;这个要命的关头,如果能请出欧阳修,的确是一步妙棋。
&esp;&esp;首先欧阳修江湖地位足够,王安石进京,还是欧阳修帮忙的。有醉翁掌舵,绝对能压得住王安石。
&esp;&esp;其次,醉翁在庆历新政的时候,便是朝中重臣,和赵祯关系亲密,深得信任,正好能托付大事。
&esp;&esp;王宁安想了想,立刻道:“我会去说服醉翁,让他出山……只是以醉翁的性格,只怕新君登基之后,就会立刻请辞,他之后,怕是没有更合适的人选了。”王宁安压低了声音,“老相公,你或许不知道吧!太子瞧上了王安石的小女儿,有意娶她为太子妃,日后王安石就是国丈了。”
&esp;&esp;“啊!”
&esp;&esp;包拯脸色大变,剧烈咳嗽。
&esp;&esp;王宁安急忙给他喂了一口参汤,半晌,老相公才缓过来。
&esp;&esp;包拯摇了摇头,真是天意弄人啊!
&esp;&esp;他和王安石共事这段时间,已经看透了拗相公的为人,包拯实在是不希望他执掌政事堂。可一旦他成了国丈,就再也没人挡得住他。
&esp;&esp;“唉,二郎,到时候,怕是就需要你出头了。”
&esp;&esp;“我……”王宁安很为难,他是真不想卷入朝中的漩涡。他现在已经是西凉王,坐拥河西走廊。
&esp;&esp;下一步可以开拓西域,可以收复河套,他有太多能施展手脚的地方,被圈在京城里,太难受了。
&esp;&esp;而且他的权力也太大了,赵曙又是那样尊重他,到时候君臣之间,朝中大臣之间,实在是不好相处,想想就让人头疼。
&esp;&esp;“二郎,有些话老夫原是不想说的,可现在也顾不得了。”包拯沉吟了一下,然后道:“你觉得曹皇后如何?”
&esp;&esp;王宁安愣了一下,“这个……以前的曹皇后,当然是母仪天下,贤良淑德。只是上次中了毒,被身边的人背叛之后,似乎曹皇后的性格改变了不少……”
&esp;&esp;“岂止是改变了不少,简直是判若两人。”包拯道:“她曾经拉拢旧派,拉拢将门,甚至要逼着太子,娶曹家的女儿,无非是想控制新君,好垂帘听政。虽然失败了,但是老夫观之,她并没有死心,如果陛下再能撑两三年还好,可万一,我怕曹皇后会不甘心。”
&esp;&esp;包拯喘了口气,又道:“而且我担心的不只是这一点,政事堂也不稳当啊!”
&esp;&esp;曹皇后的事情,王宁安心里有数。
&esp;&esp;曹佾去了西北,就和王宁安交了底儿,曹家已经和曹皇后切割了,不会掺和其中,只要赵曙能早日完婚,后宫之中,有一个足以抗衡曹太后的皇后,情况就会好很多。
&esp;&esp;王青那个小妮子聪明,泼辣,什么话都敢说,选她当太子妃,看起来不算完美,但实际上,却是最合适不过了!
&esp;&esp;真正让王宁安惊讶的是政事堂,按理说政事堂的四位相公,包拯不用说了,王安石也不必废话,司马光是他的学生,也没什么问题,莫非……是韩绛?
&esp;&esp;包拯低声道:“韩家是河北的大族,老夫原以为他没什么问题,只是最近老夫注意到,江南的棉田增加了三倍还多,都是在韩绛去江南之后。”
&esp;&esp;“什么?”
&esp;&esp;王静安更加惊讶,“老相公,韩绛在江南,不是打压世家,查办了不少官员吗?”
&esp;&esp;“是啊,他闹出来的动静不小,还说江南的官吏对他咬牙切齿,痛恨不已。可自从他去江南,又回来,进入政事堂之后,江南的棉田便快速增加,圈占兼并之风,愈演愈烈。如果没有他撑腰,江南的世家绝没有这么大的胆子!”
&esp;&esp;王宁安变颜变色,他在赵祯面前推演,就提到了剧烈的工商业发展,城市扩大,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。
&esp;&esp;原则上,王宁安是希望控制速度,不要弄得过快,免得流民遍地,民不聊生。
&esp;&esp;真是没有想到,江南的兼并,已经早就展开了……韩家,不错,他们曾经是很好的朋友,互相做生意,一起种高粱,酿酒,榨糖,韩家都有份。只是后来王宁安的产业越来越高端,韩家没有跟上。
&esp;&esp
↑返回顶部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