阅读历史 |

423章 尽力(2 / 2)

加入书签

&esp;&esp;“沈奇,26岁,性别男,民族汉,籍贯南港市,政治面貌党员。”

&esp;&esp;“教育经历,燕大数学系学士,普林斯顿数学系硕士、博士。燕大物理系学士,普林斯顿高等研究所物理部硕士、博士。”

&esp;&esp;“工作经历,普林斯顿数学系教授,燕大正庭教授兼沈奇数理研究中心主任,南港理工大学物理特聘教授。”

&esp;&esp;“主要研究成果或学术贡献,证明黎曼猜想、创立沈奇双生匹配法、建立黎曼zeta函数素数分布理论体系,证明霍奇猜想、建立slw代数几何/数学分析/拓扑学理论体系,证明哥德巴赫猜想及相关数论猜想,提出泛函分析及巴拿赫空间中的穆勒-沈定理、沈奇近迫定理……”

&esp;&esp;有人照着沈奇的履历念,念到这里,是一页。

&esp;&esp;然后翻到第二页,继续念:“首次提出凝聚态物理中一类化合物有序-无序相变机理规则(沈奇相变规则),建立基本数学物理方程(沈奇方程),在复杂性、非晶合金微观结构研究等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……”

&esp;&esp;“曾获奖项,菲尔兹奖、陈省身奖、拉马努金奖……卡斯特勒奖。”

&esp;&esp;一共是十一个数学奖项,以及一个物理奖项。

&esp;&esp;这份履历不是沈奇写的,他也不知道是谁写的,写的还可以,基本上概括了他三十岁以前的主要人生经历和学术成果。

&esp;&esp;在座院士纷纷感慨,沈奇在二十几岁时做的研究、拿的奖项,其他人要用一辈子去完成。

&esp;&esp;科学院选院士也不作其他点评,一切用数据和成绩说话。

&esp;&esp;白院长:“数学物理学部已任命的院士,同意沈奇增选为科学院院士的,请举手。”

&esp;&esp;数学物理学部全体院士举手,没人反对、弃权。

&esp;&esp;白院长:“根据通信评审、全体院士投票选举、会议评审的结果,大会同意沈奇增选为科学院院士,掌声通过!”

&esp;&esp;掌声响起,沈奇增选为科学院院士。

&esp;&esp;随后,9位数学物理学部的增选院士上台。

&esp;&esp;白院长向9位新院士颁发科学院院士证书。

&esp;&esp;院士是终身制,除非犯了极其严重的错误,否则这个头衔一挂就是一辈子。

&esp;&esp;本届增选院士大会圆满结束,科学院向社会公布了本次评选的结果。

&esp;&esp;沈奇创造了一个纪录,26岁的他是有史以来最年轻的院士。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