阅读历史 |

第286章 秦王(下)(2 / 3)

加入书签

,便继续细听。

&esp;&esp;果然,却听秦王又道:“王老将军,燕、赵困于辽东、代北,比之越王勾践困于会稽山,如何?”

&esp;&esp;他是在询问旁臣,黑夫便听到了王翦的声音。

&esp;&esp;“代地、辽东,大于会稽尺寸之地;燕代残余之师,亦众于勾践三军!”

&esp;&esp;秦王道:“王将军此言有理,想必燕代两邦在北方,也没少以勾践之事来激励臣民,妄想有一天能复仇罢?伍子胥曾言,树德务滋,除恶务尽,此语尤在耳畔,勾践却已灭吴。汝等以为,孤是吴王夫差么!?”

&esp;&esp;燕代相邦大急,三稽首道:“寡君绝不敢有非分之想,只愿永为秦之藩篱,出则为扞蔽,入则为席荐……”

&esp;&esp;秦王却打断了他们的话:“赵高,将那件事,告诉彼辈!“

&esp;&esp;赵高柔和的声音响起,黑夫甚至能想象他说话时依然面露微笑的:“燕国太傅鞠武,在易水之战后不知所踪,近日得闻,是经由上谷逃到了代地,正欲游说赵嘉,使其东连残燕,南连齐楚,北连於匈奴单于,引匈奴入寇秦国北地,而燕代便能借兵复国!”

&esp;&esp;“这就是汝等所谓的为秦扞蔽,永世藩篱?”

&esp;&esp;在轻易道破燕、代明为称臣,实际上一直没有放弃抵抗的计谋后,秦王似乎赫然站了起来,声音也朝黑夫他们这边清晰地传来……

&esp;&esp;“昔日,赵无恤灭代戎而设代郡,而赵武灵王亦变俗胡服,习骑射,北破林胡、楼烦,筑长城,自代并阴山下,至高阙为塞。其後匈奴犯边,李牧大破之,使单于不敢入赵边。”

&esp;&esp;“至于燕国,燕昭王亦有贤将秦开,为质於胡,胡甚信之。率燕军袭破东胡,东胡却千馀里,燕国方能有辽东之地。”

&esp;&esp;“燕赵两国击胡而强,现如今,却欲引胡人入寇中国以求苟存,若武灵王、秦开等人泉下有知,不知作何想也?”

&esp;&esp;言罢,秦王语气已全然决绝:“汝二人回去告诉燕喜和赵嘉,冠带七国之战,乃兄弟阋墙之战,寡人虽然破其国,隳其都,残其社稷,却将其民视为秦民黔首,使其王公保全性命,迁于关中,做富家翁,未有大肆杀戮。”

&esp;&esp;“但若燕、代不顾冠带君王之荣,借匈奴之兵入寇,残害三国长城沿边,则犹如申侯引犬戎入宗周,孤必不能忍!必芟夷略尽,将二王残丑余孽,虏而尽坑之!“

&esp;&esp;言罢,不等燕、代相邦再言,就被郎卫给推攮着轰了出来,狼狈不堪地从黑夫他们面前经过。

&esp;&esp;二人才苦着脸钻出王帐,里面又响起了赵高的声音。

&esp;&esp;“都尉李由及部属觐见大王!”

&esp;&esp;于是黑夫便跟在李由身后,进入了里面……

&esp;&esp;与其说这是帐篷,不如说是宫殿,高大的穹顶,犹如宽敞的厅堂,空间比安陆县官寺的正堂还要大,但与黑夫想象中不同,很简洁,几乎没有任何装饰,仅是一排编钟,几个鼎簋,案几旁坐着奋笔疾书,记录秦王一言一行的书吏,墙幔上则挂着不少地图。

&esp;&esp;黑夫可顾不上瞧这些,他的目光,全然被坐于帐中央,王翦上首的那位王者吸引了……

&esp;&esp;秦王衣着,并非是黑夫之前见过的冠冕礼服,而是换上了一身燕居的装束,头戴练冠,上裳玄端,衣袂宽大,看这打扮,足以知道他就没把接见燕、代使者当回事。

&esp;&esp;再看其容貌,没了珠旒遮拦,方可一览无遗,秦王政今年三十六岁,正值壮年,有着高高的鼻梁,宽厚的额头,浓郁粗犷的胡须垂至胸口,坐在那里,恰似凶猛的鹰隼一样立于万仞之上,傲视万物,气势非凡!

&esp;&esp;“拜!”

&esp;&esp;顾不得多看,在礼官的悠长长喝下,黑夫紧跟着李由,拜倒在地,行臣见王最隆重的稽首礼。

&esp;&esp;他发现自己额头下的砖块,刚好是方才燕代相邦磕过的,还沾着一丝些血迹……

&esp;&esp;但还是得磕下去,后世说什么某朝以前没有跪拜,那是扯淡,从周朝开始,九拜之礼齐全着呢,也就是因为平常大家也是跪坐相见,所以跪拜没有那么浓厚的屈辱意味罢了。

&esp;&esp;“臣李由,臣黑夫,见过大王!”

&esp;&esp;等行礼完毕再抬头时,黑夫发现,秦王一对锐利的长目正好看向了他。

&esp;&esp;黑夫也不知道这会自己该是什么表情,笑?还是肃穆忐忑一点比较好?

&esp;&esp;不知为何,虽然设想过无数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