&esp;&esp;“我是相信这世上有真正的爱国商贾,比如弦高,以几头牛犒师智退秦军,换取郑国周全,事后却又拒绝犒赏……” &esp;&esp;黑夫话还没说完,却被张苍打断了。 &esp;&esp;“12头。” &esp;&esp;“什么?” &esp;&esp;张苍拱手道:“敢告于摄政,准确来说,付出的代价,是12头牛,四张熟皮革。” &esp;&esp">
阅读历史 |

第969章 资本家的良心(1 / 4)

加入书签

&esp;&esp;“我是相信这世上有真正的爱国商贾,比如弦高,以几头牛犒师智退秦军,换取郑国周全,事后却又拒绝犒赏……”

&esp;&esp;黑夫话还没说完,却被张苍打断了。

&esp;&esp;“12头。”

&esp;&esp;“什么?”

&esp;&esp;张苍拱手道:“敢告于摄政,准确来说,付出的代价,是12头牛,四张熟皮革。”

&esp;&esp;黑夫不高兴了,长得胖,看书多,脑子好用了不起啊?领导讲话,是你能随便打断质疑的么,你看看一旁的萧何,一副秘书风范,多乖巧!

&esp;&esp;张苍却无视了黑夫的黑脸,还一本正经算起帐来:

&esp;&esp;“下吏在《九章算术》中出过一题:今有共买牛,七家共出钱一百九十,不足三百三十,九家共出二百七十,盈三十。问牛价几何?”

&esp;&esp;他看向黑夫,等了一会,遂自答道:“一头牛价值3750,12头,加上四张上好的皮革,将近五万钱,一个富裕人家的财产。”

&esp;&esp;“但弦高从此事中得到了什么?没错,他是说,作为商贾,忠于国家是理所当然的,如果受奖,岂不是把我视作外人?但这并非毫无利益,保护了郑国,便是郑国商贾守住了自己的利益。”

&esp;&esp;“郑国与诸侯不同,极重商贾,早在立国时,郑桓公便对郑国商人的承诺过,尔无我叛,我无强贾,毋或匄(gài)夺,尔有利市宝贿,我勿与知。”

&esp;&esp;“郑国不强买强卖,不无故剥夺商人财货,但同时要求彼辈不得背叛郑国,在国外探查到诸侯对郑不利之事,要立刻回报。从郑桓公到子产,郑国世代坚守此约,商贾也抱之以琼瑶。”

&esp;&esp;所以小小郑国才能富称天下,并在晋楚秦齐中间长袖善舞。

&esp;&esp;张苍说道:“故弦高救了郑,也是救了自己,救了郑商栖身之所!这岂是五万钱能比拟的?只有知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这道理,商贾方能爱其国。”

&esp;&esp;“只可惜,这种情形,只在郑国才有,至于其他诸侯,数百年来,但闻商贾售国利与敌国以求存,却再未出现过第二个弦高!”

&esp;&esp;“今日亦然,比起出财货恢复民生,他们心里想的,恐怕是用官府同意的手腕,为自己获取更多财富罢!”

&esp;&esp;黑夫颔首:“你是说,发国难财?”

&esp;&esp;张苍很认可这个词:“对,发国难财!这便是数百年来,关东巨贾最擅长的敛财手段!”

&esp;&esp;“白圭奉行人弃我取,人取我与的法子,但说白了,便是囤积居奇。”

&esp;&esp;“他家丰收年景时,买进粮食,出售丝、漆。蚕茧结成时,买进绢帛绵絮,出售粮食。用观察天象的经验,预测下年的雨水多少及丰歉情况,若当年丰收,来年大旱,就大量收购粮食,囤积货物,待到灾年,再将陈谷高价售出!中原历次大旱,米价石数百,都有白氏在推波助澜。”

&esp;&esp;“我近来我听闻,郑地宣曲县有有一个商贾任氏,做了督道仓吏。去年,秦之败也,群盗豪杰皆争取金玉,而任氏独窖取仓粟。果然,眼看敖仓烧了,到了今岁,民不得耕种,青黄不接,梁、郑米石至千,而豪杰金玉尽归任氏,任氏以此起富。”

&esp;&esp;“这是白、任的敛财之术,而苏氏则是另一种手段,在百姓困难时给予借贷,洛阳人称之为赍贷子钱,本钱为母,利息为子。到了次年,百姓还不上钱,苏氏依然和颜悦色,允许彼辈再借,以田宅作为抵达。到了第三年,利息愈多,百姓无计可施时,苏氏这才抛出债券,收了彼辈的土地。”

&esp;&esp;“如此反复兼并,至秦灭周前,已占据了东西周大量田土。”

&esp;&esp;“而一旦这些商贾势大后,更不得了,财力上可与王者埒富,比如苏、白,若说周天子是东西周公的傀儡,而东西周公在财力上,则是苏白的傀儡!所以周王才会被逼到债台上,颜面扫地,不得不答应让苏白为卿,分庭与之抗礼。”

&esp;&esp;“这些巨贾有了权势财帛,便渐渐奢靡起来,有田池射猎之乐,拟之人君,购入大量奴婢田奴,谋取盐池铁山,而官府的赋税,便越来越少,说彼辈是‘素封’,绝不为过……”

&esp;&esp;很显然,张苍是看这些大商贾不太顺眼的。

&esp;&esp;“这是少府的看法?”

&esp;&esp;黑夫看向另一人。

&esp;&esp;“治粟内史以为呢?”

&esp;&esp;作为黑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