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五百一十九章 咱家看就叫曹变蛟好了(1 / 2)
&esp;&esp;良臣急着进城是因为李三才的事。
&esp;&esp;郑铎和陈默是昨天傍晚赶到的南苑,二人将良臣出京前交待的事情做了个汇报。
&esp;&esp;兵仗局那边购买的武器和火炮钱款都已结清,不过因为左安门那里没地方存放,所以都还放在兵仗局位于外城广宁门的军器局。
&esp;&esp;郑铎和陈默商量过,倒是想把东西先弄出来在外城租个地方放,可是军器局的陆太监却不答应。非得等新营成立之后,才肯把东西送去。
&esp;&esp;陆太监是怕出了事会牵连他。
&esp;&esp;良臣觉得陆太监这个安排很好,老成持重。
&esp;&esp;毕竟京师重地,弄那么军械还有火炮在京师藏着,叫御史知道了铁定轩然大波。
&esp;&esp;这世上事,不怕一万,就怕万一。
&esp;&esp;万一他魏公公想不开,想学天顺年间的曹吉祥来个兵变,那陆太监岂不跟着要族诛。
&esp;&esp;良臣和王永寿通了气,告知明日将派人将军械运至营地,请王永寿派兵加以看管。
&esp;&esp;王永寿自不会说有问题,因为这样一来,倒是能给他省下一笔。
&esp;&esp;要知道,承平日久,哪怕他武骧右卫是禁军中的禁军,军械同样也不多的。非不得已,上面也不会允许各卫更新武器。
&esp;&esp;魏良臣自己花钱买,虽说这笔钱同样是记在他御马监账上,可那是刘督公单列开支出来,不影响武骧右卫的款项。
&esp;&esp;若不然,恐怕他武骧右卫得匀出不少东西来。
&esp;&esp;身为监军太监,王永寿发财的门道也就是军械和官职晋升这一块,以及南海子的私下买卖。
&esp;&esp;少了哪个,他都心疼。
&esp;&esp;南城兵马司孟国忠那里的款项也结清了,并且领回了海事太监办事处给发的六张烫金债券。
&esp;&esp;每张债券都是千两计算的,单是制作这些债券就投进去三百多两银子。
&esp;&esp;光每张债券的成本就达到了三钱银子,制作不可谓不精良。
&esp;&esp;可以说,北京城任何一家达官贵人家的名贴都没这债券好看、大气。
&esp;&esp;不但如此,债券背面更是刻印了兑付日期及利息。
&esp;&esp;尤其是还有四个小字——“持券即兑”。
&esp;&esp;这四个小字是给那些购买债券的达官贵人们省事,很难说这些债券最后来兑付的人就一定是购买的人。
&esp;&esp;换言之,良臣是想将他的海事债券打造成达官贵人送礼首选。
&esp;&esp;有时候,硬通货不一定是金银。
&esp;&esp;良臣给首批海事债券定的兑付日期是三年后,也就是万历四十二年。
&esp;&esp;按兑付办法,投一千两买一张,三年后就能连本带利得一千六百两之多。
&esp;&esp;利息是钱铺利庄的数倍。
&esp;&esp;真正的高利贷。
&esp;&esp;之所以给出这么高的利息,完全是因为良臣一穷二白,所以必须以高利吸引人,哄来投资,要不然光靠御马监这点钱,摊子铺不开。
&esp;&esp;良臣问郑铎那孟国忠给钱领债券时有什么牢骚话,或者脸色是不是难看。
&esp;&esp;郑铎说那倒没有,不过魏公公离京后,南城兵马司倒是有人在办事处外面窥探过,发现东厂没有再过来寻办事处麻烦后,这些探子才消失。
&esp;&esp;良臣嘿嘿一笑,知道那孟国忠多少是有些不甘心的,可是风平浪静,眼看他魏公公离京都没人再去砸他的场子,这位副指挥多少有点逼数了。
&esp;&esp;除了孟国忠这里强买强卖了几张债券,刘吉祥那里良臣也要给他送上一批债券。
&esp;&esp;这批债券对应的就是刘吉祥的五万两投资。
&esp;&esp;除此之外,每年海事利润也要分四成给对方。
&esp;&esp;当然,协议上是这样写,最后兑现多少就要看良臣的本事了。
&esp;&esp;他若能把王永寿塞给自己的那批武骧右卫军兵收服了,并且发展壮大到御马监拿他没办法,自是他说了算。
&esp;&esp;若不然,就只能老实遵守合同。
&esp;&esp;有个意外惊喜,让良臣想想都兴奋。
&esp;&esp;
↑返回顶部↑